开篇:怎么就干上这“同济扶贫助孕”的活儿了
得,今天就来聊聊我这几年捣鼓的“同济扶贫助孕”这点事儿。不少人听着可能觉得挺高大上,又是“同济”又是“扶贫”的,说白了就是帮着那些想要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怀不上的家庭,尤其是那些手头紧的,搭把手,圆个梦。
我自个儿也不是啥科班出身的专家,一开始就是个热心肠,看不得人受苦。机缘巧合,接触到一些因为生不出孩子,家里头鸡飞狗跳,甚至日子都过不下去的。尤其是有些偏远地方的,真是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后来听说了有这么个项目,跟同济那边的医疗资源能搭上线,专门帮扶这些困难家庭,我就一头扎进来了。
具体是咋干的?过程可不简单
第一步,就是“找人”。 你别以为这简单,想帮人,你得先知道谁需要帮。我们那时候,真是没少跑腿。
- 下乡是家常便饭: 那会儿真跟有些公益项目宣传的“公益助孕万里行”似的,我们自己也常开着个破车,或者干脆坐颠簸的班车,跑到各个乡镇村里去。挨家挨户敲门不现实,但也是通过村干部、计生专员那些熟人那儿打听,哪家结婚好几年了还没动静,哪家眼巴巴就盼着有个孩子。
- 筛选也挺费劲: 不是说你想帮谁就能立马帮上。得看家庭条件是不是真困难,也得是医学上评估下来,确实有那么点希望的。我们毕竟不是神仙下凡,得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、最可能成功的地方。还得看夫妻俩是不是真心想要孩子,态度够不够坚定,这也很重要。
第二步,就是“牵线搭桥”。 人找到了,就得赶紧联系医院。我们这边主要是跟同济那边的医疗机构合作,他们技术过硬,专家也多。但你想,人家大专家都忙得很,我们就得在中间跑腿协调,安排时间。
把人从乡下接到城里大医院,光是挂号、排队、做检查,就能把一些一辈子没进过几次城的夫妻给弄蒙圈。他们啥都紧张,啥都害怕。我们就得全程陪着,耐着性子给他们解释各种检查是干嘛的,医生说的那些听不懂的“专业词儿”到底是啥意思,千方百计让他们放宽心。这过程,有时候比自己去看病还要累心。
第三步,也是最关键的,“助孕”本身。 这就真正涉及到具体的医疗手段了。有的是通过药物调理调理身体就能见效,有的是得动个小手术,还有些情况复杂点的,可能就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了。这治疗的具体环节,我们肯定参与不了,那是医生的事,但我们能做的,而且必须做好的就是:
- 费用帮扶: 这可是“扶贫助孕”的重中之重。有些家庭,真的是穷到叮当响,别说治疗费了,可能连来回的路费都凑不齐。我们就得想办法帮他们申请项目的补贴,有的情况特别困难又符合条件的,甚至能申请到大部分治疗费用的减免。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这事儿上不能有半点含糊。
- 心理疏导: 这个助孕的过程,特别熬人。一次不成功,两次不成功,夫妻俩的压力能把房顶都掀了,互相埋怨、吵架都是常有的事。我们就得像个“和事佬”一样,在旁边劝着,给他们打气,让他们别轻易放弃。有时候,可能就是一句暖心的话,就能给快要绝望的他们点亮一盏小小的希望的灯。
过程中的辛酸苦辣,只有自己知道
你要问我干这活儿难不难?我跟你说,太难了!真不是吹牛。
就是个信任问题。 刚开始下到村里去,人家看你的眼神都不对,把你当骗子。心里肯定琢磨:“你凭啥平白无故这么好心帮我?是不是有啥不可告人的企图?”这种怀疑的眼神,我们见得多了。没办法,只能一遍遍地解释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功的例子慢慢说话。
是期望值管理。 有些家庭一旦抓住我们这根“救命稻草”,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我们和医生身上。但医学这东西,谁敢跟你打包票说百分之百成功?一旦失败了,看着他们那种从天上掉到地下的失望眼神,我这心里也像压了块大石头,堵得慌。有时候甚至还会挨几句埋怨,说我们给了他们“假希望”,耽误了他们。
再有就是资源确实有限。 想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了,但项目的资金、医疗资源就那么多。每次确定资助对象的时候,都得反复权衡,把情况最紧急、需求最迫切的往前排。手心手背都是肉,做这种决定的时候,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。
我还记得有一对夫妻,俩人都快四十岁了,为了要个孩子,家里头能卖的差不多都卖了,就差卖房子了。好不容易凑了点钱来检查,结果出来,情况不太乐观。当时医生都挺委婉地劝他们,是不是考虑别的出路,比如领养。那女的当场就绷不住了,在诊室门口就哭了,哭得那个撕心裂肺。我站在旁边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就觉得特别无力,特别难受。
但看到结果,一切都值了
虽然这过程确实挺折腾人的,充满了各种挑战,但每当看到那些曾经愁眉苦脸、唉声叹气的夫妻,终于抱着自己日盼夜盼才得来的宝贝娃,脸上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的时候,我就觉得,之前受的那点累,那点委屈,全都烟消云散,值了!
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跟过的一个小山村里的家庭。 男的腿脚不太方便,有点残疾,女的,身体底子也不算太他们自己试了好些年,也找了不少土方子,都没怀上。村里头那些长舌妇风言风语的,话说得可难听了,有的甚至直接说他们家这是要“绝后”了。我们团队介入之后,帮他们联系上了同济的专家,仔仔细细做了全套检查,制定了治疗方案。那个过程真的很漫长,反反复复的,他们自己都差点要放弃了。我们就一直在一旁鼓励他们,帮他们打气,还积极帮他们申请了项目里最大额度的费用减免。
去年,天可怜见,他们终于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!孩子过百天的时候,他们两口子特地从山里头,颠簸了好几个小时的班车出来,给我们办公室送了一大篮子自家养的土鸡蛋,还有孩子奶奶亲手缝的布老虎。那个当爹的,一个快四十岁的庄稼汉,平时不善言辞,那天拉着我的手,眼圈都红了,一个劲儿地重复说:“谢谢,谢谢你们!是你们救了我们一家!” 就那一瞬间,我的鼻子也控制不住地酸了。
这种“扶贫助孕”的工作,可能不像盖起一栋大楼、修好一条马路那样,成果看得见摸得着,立竿见影。但是,它确确实实地,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,能延续一个家庭的希望和香火。虽然是挺累的,有时候也挺憋屈,但我打心底里还是觉得,我干的这事儿,有意义。能帮上一个是一个,能圆一个家庭的梦,就是一个圆满。这就是我这几年亲身经历的“同济扶贫助孕”这点事儿,也谈不上有多么伟大,就是踏踏实实,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罢了。